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资讯 > 内容页

新版基药目录施行配套政策下月起密集出台(二)


时间:
2013年05月14日--来源:网络--作者:佚名

基药,卫生部,卫计部
 

所谓“回头看”,是指针对各省现有的与520种不重叠部分的增补目录进行分析,严格控制增补数量,对目录中已有类似适应症或治疗效果的药品进行甄别比较。

“如果各地增补目录的品种大增,无疑将分羹基药品种。很遗憾,从09版基本药物实行的情况来看,各地都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现象。”一家医药上市公司市场部负责招标工作的组长告诉记者。

而据记者调查,一度引发市场高度“担忧”的地方增补目录暂时处于待定状态。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,各省有意增补的品种都不少,但都处于待定状态,品种大增的可能性较小。如浙江的200个、福建的160个、重庆要求每个区报10个品种的计划,都在“回头看”的工作中暂缓。

从前述“增补从严”传递出的信息来看,无疑将利好基本药物目录中的现有品种,部分优势独家品种有望成长为50亿至100亿级的超级品种。不过,因上述时间表的影响,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对医药企业来说,要在业绩报表上体现出利润最快也要等到2014年。

中药注射液降价预期加大

新版基药目录公布后,基药价格的未来走势是最令企业关注的问题。

“今年,基本药物降价与医保用药降价都提到了中成药,其中高价、高毛利率的中药注射液有望首当其冲。”全国卫生医药行业研究专家徐东告诉记者。

“(中药注射液)双重招标降价的风险难以避免,在医保用药的最高零售价格下降之后,各省在基药招投标过程中还会降价,并且中药注射液的降价幅度可能高于其他中成药,特别是在总额预付机制下,高价药受的冲击明显更大。”一位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的观点与徐东不谋而合。

回看上一轮旧版基药目录的“掘金”潮,中药注射液市场空间的飙升至今令人记忆犹新。如,中恒集团的血栓通2009年进入基药目录,其销售额由2008年的7.07亿一举增长到2012年的25.4亿。

据中国人民大学基本药物市场研究专家张艳江分析,中药注射液在基本药物市场快速增长的原因很多,首先是因为很多独家中药注射液有较高的利润空间,其次是因医患双方对中药注射液的用药习惯。

记者注意到,新版基本药物目录保留了上一版的8个中药注射液品种,包括昆明制药的冻干血塞通、中恒集团的冻干血栓通、金陵药业的脉络宁注射液、华润三九的参麦注射液等,无新增品种。

“品种未增加,意味着国家对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顾虑。”中国医药信息中心研发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。据了解,中药注射液在安全标准、品质控制标准等方面,与化药存在一定的差距。而更令业界担心的是,洋中药注射液这几年开始冲击国内市场,如德国生产的银杏注射液等。

事实上,关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控是国家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。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、2008年的茵栀黄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,都曾对中药行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,导致中药注射液的使用受到排斥。而2009年再次发生的双黄连注射液致死事件,则进一步推动监管部门加大了风险监控力度,行业增长因之放缓。此外,国家药监局去年预警喜炎平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风险,更令中药注射液市场前景蒙上一层阴影,因为脉络宁注射液不仅是首批进入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,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中药注射剂品种。

“毋庸置疑,只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,就能实现量的突破。但是,中药注射液能否仍能像以往那样保持那么高的利润空间,则不容乐观。”券商人士研究员的预期透出了一丝寒意。